网站首页 信息公开 文章正文

风起扬帆正当时,凝心聚力再出发

发布日期:2020-12-24 作者:龙里县图书馆 浏览量: 727

四季轮回,忽而以冬。2020年在举国抗疫中我们感受到了团结与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中我们收获了成就与希望,而2020年也是《图书馆报》创刊十周年。十年芳华见证时代变迁,十年蜕变铸就不凡成长。回望风雨兼程的来时路,有付出的汗水、有收获的喜悦。站在十年的新起点,让我们带着砥砺奋进的勇气与期许再出发。


图片


“图书馆是国家重要的文化与教育机构,是公众免费平等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场所,在保存民族文化遗产、传播信息与知识、推进社会教育、丰富公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图书馆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图书馆法制化、制度化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图书馆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办馆条件逐步完善,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效明显,体制机制改革和事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与深化,中国图书馆界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为记录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变迁,弘扬改革先锋的奋斗进取精神,推动全民阅读,助力书香社会文化强国建设,《图书馆报》应运而生。2010年1月1日,《图书馆报》在京创刊,其前身为《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目前,《图书馆报》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主管、新华书店总店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协办,是国内图书馆界唯一的一份行业报纸,图书馆人将其亲切地称为“图书馆人自己的报纸”“图书馆人的精神家园”。


十年来,在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人的共同努力下,《图书馆报》紧紧围绕“搭建馆社之桥,塑造人文之魂,彰显阅读之美,打造书香之园”的办报宗旨,全力服务图书馆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推进全民阅读,努力构建出版发行和图书馆上中下游沟通与交流平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品牌效益日益显现。值此独立发行十周年之际,《图书馆报》特推出特刊,全面展示图书馆事业发展和推进全民阅读的伟大成就、深刻影响和宝贵经验。


全民阅读活动

蓬勃开展并向纵深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全民阅读连续七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主阵地,阅读推广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能,是图书馆发展的命脉,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就在于推动全民阅读。


《图书馆报》自创办以来就持续关注全民阅读,每年都从不同角度策划了多个选题,2016年,在4月23日 “世界读书日”前夕更是推出了《全民阅读专刊》,旨在报道国内外社会各界开展的阅读活动,传播阅读理念,创新阅读推广形式,分享阅读推广经验,记录阅读推广进程。专刊自创办以来先后围绕“阅读大家谈”“图书馆+,阅读推广的N种形式”“弘扬传统经典,提升阅读境界”等主题策划选题,邀请各级各类图书馆深入交流阅读推广的经验。


十年来,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不断创新,目前,各地已经培育起一批阅读服务品牌,建立了专门的阅读服务组织,形成了由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阅读推广人队伍。图书馆通过推荐优秀图书、组织报告会、读书交流活动、经典诵读、亲子阅读等多种方式,推动、指导、服务于全民阅读。


十年来,由《图书馆报》发起的“全国出版界图书馆界全民阅读年会”“全国少儿阅读峰会”等跨区域跨行业的主题交流活动绽放异彩,“北京阅读季”“上海读书周”“书香岭南”等以城市命名的阅读节或读书活动遍地开花,这些形式多样、贴近民生的阅读活动让书香的种子真正落地生根,在引导广大市民“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发挥着重要力量。


立法取得突破进展

法制化建设不断加强


在依法治国战略实施推动下,公共图书馆立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于2017年3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出台,对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全面指导意义。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公共图书馆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公共图书馆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有了专门的法律保障,对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十年来,《图书馆报》在这些重大时间节点从未缺席,及时推出专题报道,2017年3月10日的《图书馆报》以“落实贯彻《保障法》,图书馆在行动”为题,以八个版面集中刊发了专家学者以及各省市重点图书馆相关负责人的采访稿件。2018年1月5日,在《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实施之际,《图书馆报》邀请了各级各类图书馆从业者对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共图书馆法》进行解读,在业界受到了广泛关注。


文献资源建设

纸质与数字相得益彰


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工作,是图书馆开展所有服务工作的基础,是图书馆核心能力的根基,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可以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文献资源的搜集、整理、加工、储藏、传递,都是图书馆的核心使命。近年来,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文献资源总购置费持续增长,各级各类图书馆的文献总藏量和新增藏量也在逐年增长。


文献信息资源的揭示与整合、共建与共享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文献信息资源联合采购、集中分编、互联互通、联合服务,文献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逐步在各系统、各区域推进实施。区域性、全国性合作机制不断建立并发展,专业性、跨行业联盟与合作项目不断成立并运行,极大地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和整体效益。


近十年来,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建设并举,各有所长,互为补充,构建起了更为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文献开发与整合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专题资源、特色资源,如《北京记忆》《上海年华》《广州大典》等。《图书馆报》持续关注图书馆界的文献资源建设,很早就创办了《馆配专刊》,定期围绕“图书采访质量与图书馆责任”“图书馆采访模式的创新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趋势与策略”“馆、社、店如何沟通联动”“图书馆如何科学评价馆配商”“图书馆如何选择出版社”等主题策划选题,同时也通过举办“全国馆社高层论坛”“全国优秀馆配商评选”“全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等活动,规范馆配行业的健康发展,搭建图书馆、出版社与馆配商的沟通交流平台,积极探索转型时期的文献资源建设新路径,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图书情报机构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合作。


总分馆制建设

推动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存在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突出问题,这一问题也是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主要差距所在。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给出了方向和路径,即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在这一精神指导下,制定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要求各地方在2020年之前,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达到指导标准的要求。这一举措对图书馆建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实现图书馆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关键在基层,难点在贫困地区。为了攻克难关,发展完善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络,许多地方创造了行之有效的模式,其中,总分馆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年来,对于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均衡发展,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图书馆报》也积极发声,通过媒体平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多次报道过总分馆制建设的深圳模式、嘉兴模式、东莞模式、佛山模式、苏州模式等等,这些地区的总分馆制建设各具特色,有的依靠基层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建设了新型的城市社区图书馆,有的整合乡村各方资源,建设了综合性的文化服务中心,使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城市人口密集而服务网点不足、乡村设施匮乏、服务能力不足的矛盾正在逐步缓解。


传承文化

古籍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传承文明,服务社会”这是图书馆的天然使命。而文献典籍是中国之精神,民族之灵魂,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文化自信的根基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2017年,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政策新要求。而古籍保护工作则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工作。


十年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等重点文化项目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献典籍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各地图书馆积极以文化讲座、典籍展览等公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传统文化。《图书馆报》通过媒体平台一直为古籍保护工作鼓与呼,2018年与南京图书馆合作共同举办“古籍整理与保护学术研讨会”,以“传承·融合·发展”为主题,深入探讨新时期古籍整理出版与保护工作,来自全国公共图书馆、高校等业内专家、文献研究学者以及科技行业骨干进行了深入交流。2019年《图书馆报》与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合作,创办《文献保护专刊》,每月一期,每期八个版面,以传播文献保护的发展资讯、展示行业最新实践、加快古籍和民国文献在当代的价值转换为己任,探讨如何让古籍在当代社会“活起来”,让文献保护工作的成果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空间再造与功能重组

图书馆办馆条件显著改善


近年来,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承担者的功能进一步丰富。随着读者需求的日益提升,现有馆舍在阅览席位、馆藏空间等方面均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新建馆舍迫在眉睫。据了解,仅2018年新建成开放的馆舍就有30余家,其中包括新建馆舍的地市馆14家。各级图书馆在积极争取条件扩大馆舍面积的同时,还围绕馆舍空间的现代化、人文化、主题化、场景化进行改进和探索,努力把图书馆打造成为人们喜爱的公共文化空间。图书馆内设讲座、展览、会议空间已经成为必备,创客空间、艺术培训交流空间、新媒体演播室等尝试层出不穷。多元化、特色化服务受到关注,图书馆作为一种第三空间的价值已经在业界达成共识。


空间再造对图书馆来讲是一场革命,它能重新开发和利用闲置的空间资源,突破图书馆传统服务的边界,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为读者打造一个交流学习的新空间。那么图书馆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如何与时俱进,需要更多地思考图书馆空间的社会需求,服务融合。《图书馆报》也敏锐捕捉到图书馆的这一发展趋势,在内容上积极策划相关选题,报道分享成功经验的同时,也通过举办“空间再造与功能重组研讨会”,围绕“新空间、新服务、新体验”这一主题邀请图书馆界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就空间再造与功能重组、空间资源建设与服务升级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图书馆转型发展献言献计。


数字化、智能化

加快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


图书馆界以服务创新为核心,提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等一系列新理念,创造了丰硕的成果。数字化、智能化是创新的最大亮点。图书馆是较早进入“互联网+”的行业,2005年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正式立项并开始实施,2011年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在充分结合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基础上,“国家数字图书馆”已经形成了由国家图书馆为引领,各级公共图书馆通力协作共同参与建设的全国性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


在这些国家级工程的带动下,数字化建设走过了艰难的初创阶段,突破了发展瓶颈,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国家图书馆与部分地区图书馆已经搭建起新媒体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形成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移动通信网的跨网络、跨终端的服务新业态。涵盖数字资源内容创建、组织管理、服务与保存全部流程的技术标准规范已经制定,为可持续发展与共建共享奠定了基础。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国家级项目实施,在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基本文化权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能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为创新开辟了新的天地。自助图书馆及各种自助服务设备得到较普遍的应用,图书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智慧图书馆成为新的建设目标。尤其是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大图书馆积极探索图书馆服务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新服务模式。


十年来,《图书馆报》持续关注图书馆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2015年创办了《数字图书馆专刊》,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发展进行报道的同时,2017年还成功举办了“智慧图书馆论坛”,不仅宣传报道图书馆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成果,更为行业专家、馆长们搭建平台共同研讨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新路径。


增强使命担当

再创图书馆事业辉煌


十年来,《图书馆报》紧跟业界发展潮流,通过开设特色栏目,组织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有分量的理论、评论文章,为推动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坚持立足图书馆界、面向全社会,积极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宣传图书馆界的探索实践、学术成果、先进典型,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重大活动和热点事件的宣传报道中,《图书馆报》反应迅速、积极发声,策划推出了一系列有高度、有水平的精彩选题、专刊、特刊,发挥了主流舆论阵地的重要作用。


十年来,《图书馆报》应势而生、顺势而为,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做好宣传报道,始终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鼓与呼。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图书馆报》在提升纸质报纸内容质量的同时,加快推进媒体融合进程,着力打造以纸媒、网站、微信公众号为载体的立体传播渠道。近年来,《图书馆报》更是在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出版协会、韬奋基金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新华书店协会的指导下,成功打造了全国馆社高层论坛、全国出版界图书馆界全民阅读年会、全国少儿阅读峰会、智慧图书馆论坛、全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全国古籍整理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图书馆空间再造与功能重组研讨会等品牌活动。邀请主管领导、行业大咖、业界同仁共聚一堂,为推动全民阅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图书馆界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了媒体平台引领市场、促进产业、推动阅读的作用,体现了媒体的使命和担当。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并指出了未来五年文化建设的三项重点任务: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这对图书馆在内的各类文化机构和单位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和奋斗目标。全面推进文化领域的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成就文化繁荣,成为我们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必由之路。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站在新起点,迈向新时代,《图书馆报》作为业界颇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媒体,必将联合馆社店商等各方力量,推出更多接地气、有生气的重点报道和文化精品,切实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着力优化内容供给,为广大读者奉上丰富的精神大餐,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秉持办报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探寻融合发展新路径,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上不断作出努力,不断为建成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改革著华章,服务写新篇。

在这个美好的新时代,让我们扬帆再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