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5
闰二月十五 星期三
Rain in spring
【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Qing Ming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气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以4月5日最常见。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节气反映的是自然界物候变化,这个时节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自然界一派生机勃勃。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关于清明节的节日习俗和内涵,我馆推出清明节专题线上讲座。 清明节线上专题讲座 贰 为你读诗:杜牧的《江南春》和《清明》 识别上方二维码观看讲座 讲座简介 杜牧是晚唐的著名诗人,一首《江南春》写出了千里的江南春景,可谓“尺幅千里”,但究竟是“千里”还是“十里”,“南朝四百八十寺”又该如何理解?另一首《清明》竟遭遇格调不高的质疑与修改,我们如何品鉴杜牧的诗,领略其独有的风情神采? 主讲人 吴在庆,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于唐宋文学与文献研究,代表作有《杜牧论稿》、《唐代文士与唐诗考论》、《杜牧集系年校注》等。 贰 清明节和清明节精神 识别上方二维码观看讲座 讲座简介 “清明”内涵丰富,寓意深远。清明恰逢季节转换,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带给人以希望与活力。清明节也承载着对逝者的精神缅怀,以及我们对人生在世的追思与反省。在清明精神支撑下,“清明社会”成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理想。 主讲人 陈友华,德国马尔堡大学哲学博士,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口学会人口社会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 叁 透过传统节日看中国文化
识别上方二维码观看讲座 讲座简介 节日是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等,这样多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给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理想平台,让传统文化在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地唱好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大戏。 主讲人 徐少舟,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导,民俗学专家。主要承担民俗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